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织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网 筑牢沈阳入境关口防火墙
时间:2020-03-30 撰稿人: 供稿部门:本站原创



为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从2月25日开始,沈阳市政府外办、市对外友协会同市商务局、市贸促会抽调32名英、日、韩语专业翻译成立现场应急工作组,冲锋到桃仙机场第一线,配合公安部门对机场入境外籍人士进行登记、分流,承担起外事服务和翻译保障任务。翻译人员主动、热情地协助外籍人士填写入境申报表,核实相关内容,确保对外籍人士做到“一人不落,无缝对接、全程管控、信息可溯”。同时,及时回应外籍人士的关切,答疑解惑,在特殊时期体现沈阳的包容、温暖和情怀。


此外,市外办还成立了由英日韩俄法德西葡八种语言、36名专业翻译组成的24小时值班团队,全天候地为沈阳三个高铁站、市内安置宾馆、北京转运环节及对外籍人士密切接触者履行领事通报义务提供语言咨询服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在此,我申请前往桃仙机场抗疫前线,为我市夺取战‘疫’最终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市外办英语翻译王谆在请战书中的一句话。疫情发生以来,市外办、市友协涌现出了一大批誓为人先的好典型,他们纷纷向组织请战,展现了大家特殊时期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愿意承担更多艰苦、困难乃至危险工作的决心和意志,也代表了市外办、市友协全体同志的心声和情怀。


由于要零距离接触外籍人士,翻译人员需要全程戴口罩、护目镜,身着防护服,期间不能喝水、上厕所,往往是满身汗水,工作强度很大,但大家从不言苦、无怨无悔。市外办韩语翻译马碧汶在日记中写道,“在守护沈阳市空中大门的这段日子,防护服对于我已不再是一种束缚,已然成为我熟悉的一身戎装。我所掌握的语言也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成为了我守护城市的武器。”


凌晨2点45分,市外办带班处长张海波和英语翻译牛威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离开了机场国内到达值班室,借着皎洁的月光踏上了返家的路程。在机场国内到达处站岗值班,安置好每一位中转回来的境外旅客,堵住每一个疫情输入的漏洞,这是他们的责任,更是他们的担当。


很多外籍人士一点中文都不掌握,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入境检测及相关手续相对复杂繁琐,是翻译人员的主动热情,缓解了他们的紧张与焦虑;是翻译人员的耐心细致,让外籍人士感受到宾至如归。记得一位韩国旅客在完成所有入境手续后,向我们的翻译人员竖起大拇指,夸赞沈阳市防疫工作的决心力度之大,温情热情之浓,值得学习与借鉴。


接到首都国际机场国际航班分流任务后,每周增加了来自洛杉矶、温哥华、阿姆斯特丹的国际航班10余架次,翻译们的任务更加繁重,他们经常是清晨4、5点到机场,晚上8、9点才离开,一干就是7、8个小时。“穿上全套装备,呼吸不畅、视线模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如果短暂的不适能换来多一点我们城市的安全,那么我也愿意和他们一样,义无反顾去做那个负重前行的人”,英语翻译赵雪在值班日记中道出真实情感。


截止3月27日,国际方面共保障了来自24个国家1043名外籍旅客,国内方面共保障了来自31个国家132名外籍旅客安全、有序在沈阳入境或中转,守住了沈阳的入境关口, 保证了入境外籍旅客和沈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机场值守,常常是湿了衣衫,褶皱了面庞,但我们换来的是更多家庭的团聚,更多企业的复工,更多对我们外办服务的认可和对我们大沈阳外事力量的感慨”,市友协日语翻译鲍乐如是说。在执行机场值班的日日夜夜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市外办、市友协的同志们不畏艰难、不舍昼夜,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用汗水诠释忠诚,用行动彰显担当,他们,她们,就是冲锋在前的战士,为沈城人民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