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领事直通车
驻洛杉矶总领馆再次提醒中国公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时间:2023-09-28 撰稿人: 供稿部门:领事直通车


    近期,驻洛杉矶总领馆领区电信诈骗活动频发,多名中国公民遭受较大财产损失。总领馆再次提醒领区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人员务必提高反诈防骗意识,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遇事多想、多问、多商量,捂好自己的“钱袋子”,请勿向陌生人转账汇款或轻信他人进行网络投资。

    一、典型电信诈骗案例

    案例一:2023年7月,洛杉矶地区多名中国公民接到自称美国某电信公司服务电话,告知有人冒用其身份证件办理电话卡并大量发送违法广告,随后电话被转接到“国内某市公安局”。对方使用SKYPE对其进行询问,称其涉嫌洗钱活动,如罪名成立将面临3-7年有期徒刑并被遣返回国,且该案件属于保密案件,不得向他人透露案件信息,最后诈骗分子出示“取保候审”文书,要求当事人提交“保证金”。相关中国公民被诈骗7.8万-15万美元不等。

    案例二:2023年7月,洛杉矶地区一名中国留学生接到自称“总领馆工作人员”的电话,随后被转接到“国内某市公安局”。对方称其名下电话卡和银行卡涉嫌大额金融诈骗,且该案件属于保密案件,不得向他人透露案件信息。诈骗分子使用FACETIME和SKYPE对其进行长时间监控,要求其提交“担保证明”和“担保金”、购买比特币等。该学生被诈骗7.5万美元。

    二、准确识别诈骗套路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诈骗分子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编造各种事由,威逼利诱当事人将资金转至指定银行账户或网络投资平台。请领区中国公民提高警惕,识别并防范以下诈骗套路,避免陷入骗局。

    (一)凡是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不见面方式,处理所谓违法犯罪案件、核对索要身份信息或通知领取包裹快递等活动,均为诈骗。

    (二)凡是将电话转接至所谓中国国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海关等执法、司法部门的相关行为,均为诈骗。

    (三)凡是要求当事人对案件保密、不得告知他人,且对当事人进行监控等活动,均为诈骗。

    (四)凡是要求提交“保证金”、“担保金”,进行资金清查,或要求将资金转至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等活动,均为诈骗。

    (五)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或电话、短信等方式交友,提供投资建议,要求在网络投资平台投资或借款等活动,均为诈骗。

    三、如不慎遭遇诈骗,请第一时间向美当地警方、收款银行所在地警方和相关银行报案,力争冻结止付,具体可通过以下渠道报案:

    (一)向居住地警方报案,拨打911(可要求中文服务)或当地警察局电话。

    (二)通过中国内地银行卡向对方转账的,受害人可直接拨打银行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110报警电话报案。

    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转账的,按有关平台说明进行止付操作或联系客服寻求帮助。

    (三)受害人将钱款汇至香港、澳门特区金融机构的,可通过香港特区政府反诈骗协调中心和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官网等方式向特区报案。

    如遇突发状况,请及时拨打911报警(可要求中文服务)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86-10-12308

    +86-10-65612308

    驻洛杉矶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1-213-8078052